中国五矿全产业链综合优势和公司全要素服务能力,打造数字化供应链体系

五矿发展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9.96 亿元!依托中国五矿全产业链综合优势和公司全要素服务能力,打造数字化供应链体系

五矿发展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9.96 亿元,同比下降 2.0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99 亿元,同比下降47.19%。受市场大幅震荡、需求不及预期、信用环境恶化、海外资金成本高企等因素影响,公司利润水平同比下降,但在 2022 年四季度以来行业形势持续恶化的环境下,经营业绩环比持续改善;同时,公司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深化业务转型,强化资源获取,外拓市场、内强管理,经营规模总体稳定,业务结构和资产质量逐步优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公司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1、市场供需双弱,行业效益下滑

2023 年上半年,受基建增速下滑、房地产开发投资表现不佳等因素影响,钢铁行业整体呈现需求不足的局面,钢厂利润进一步降低,钢材价格总体走出窄幅先升后降倒 V 型走势。

供需方面,上半年全国粗钢产量约 5.36 亿吨,同比增长 1.3%。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2%,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 6.0%,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恢复性增长。房地产市场围绕“保交楼”运行,房企现金流状况有所好转但风险犹存,项目投资偏谨慎。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9 万亿元,同比下降 7.9%,其中住宅投资 4.4 万亿元,同比下降 7.3%。房地产需求疲软对用钢需求形成持续拖累,钢材需求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市场方面,一季度受经济复苏强预期推动钢材价格有所上涨,而后因需求不及预期导致价格回落,钢企大面积自发性减产,供应下降后钢材价格触底回升并于 6 月进入企稳波动区间。

效益方面,上半年受需求不及预期影响,钢厂出现增量不增效现象,行业整体效益下滑明显。

2、低成本优势明显,钢材出口热度延续

由于上半年我国钢材价格继续低位运行,叠加人民币相对主要货币贬值,中国钢材成本优势明显,1-5 月钢材出口量连续同比增长,上半年钢材共出口 4,358.3 万吨,同比增长 31.3%。

(二)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资源贸易、金属贸易、供应链服务三大类业务。

1、资源贸易业务

资源贸易涉及铁矿石、铁合金、煤炭、焦炭、废钢、电解金属锰等冶金工业原料。主要业务模式是通过长协、现货采购、自营销售等方式,从上游矿山企业、煤炭生产企业、焦化企业等供应商处采购,销售给下游钢铁生产企业及铁合金冶炼企业等客户,为其提供冶金原料集成供应服务,实现收益。

按照交易惯例,采购端,与国外铁矿矿山签订长协或采购港口现货,向铁合金生产企业、煤炭生产企业、焦化企业预付货款采购或货到后付款。销售端,铁矿石、焦炭、煤炭、铬矿、锰矿等冶金原材料销售主要采取现销方式,多为先款后货结算,根据合同规定全额预收货款后放货;铁合金产品、金属电解锰销售主要采取赊销方式或签订年度长协及一单一议定价订单。

交易定价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以市场公允价格为基础。冶金原材料贸易中,采购端主要以指数价为基础商定,销售端以指数价为基础,综合考虑产品折扣率及结算方式等调整因素商定价格。

2、金属贸易业务

金属贸易包含各类钢材和金属制品,主要服务工程建筑、工业制造等领域。主要业务模式是依托分销网络、加工中心,为终端客户提供钢材物流配送、仓储加工等商品或服务,销售模式有工程配供、加工配送和现货销售等,并能为客户提供套期保值等综合服务。

按照交易惯例,采购端,因钢铁生产企业需在客户预付采购货款后才能排产发货,大多通过预付货款采购;销售端,公司钢材销售主要为钢材工程配供业务,结算方式大多以赊销为主。

交易定价以市场公允价格为基础,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上游采购端主要按照各钢厂制定的价格政策执行,下游销售端主要以主流和区域网价为基准,综合考虑产品规格型号、运输方式和运距、结算方式等因素调整合同价格。

3、供应链服务业务

供应链服务包含仓储加工、船/货代、网络货运、保险经纪、招标代理、线上交易服务等,主要依托龙腾云创产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布局完整的仓储、加工、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结合金融手段为实体企业提供支撑,获取服务费及贸易增长带来的双重收益。主要业务模式是为大宗商品产业链上的企业客户提供上述各类服务,获取稳定的收益。

仓储加工业务服务于上游钢厂,为其提供库存管理解决方案;同时服务于下游终端用户,为其提供集库存管理及加工配送于一体的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物流业务以全国临港布局为基础,为客户提供货代、船代服务,以及干散货、件杂货、集装箱和工程物流等海运服务。

保险经纪业务根据投保人需求及风险状况,提供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制订保险方案,协助投保人/被保险人向承保机构进行投保或理赔。线上交易服务主要是依托第三方交易平台提供询价采购、商城、网上竞拍、撮合交易等服务

(三)公司市场地位

公司实际控制人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位列《财富》世界 500 强第 65 位,公司在 2023 年《财富》中国上市公司 500 强排名第 175 位,在国务院国资委“双百行动”评比中连续两年荣获“双百行动标杆企业”称号,并入选北京企业联合会、北京市企业家协会发布的“2022 北京上市公司 100 强”榜单。

目前,公司在国内拥有分销公司、加工中心、物流园区、口岸公司等形式的营销、物流网点近百个,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公司受托管理多家海外公司,遍布亚、欧、美、大洋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海内外一体、全球化运作的营销网络。公司具备大连商品交易所多个铁矿石指定交割仓库(指定厂库)资质,仓库布局辐射山东、河北、天津等多地港口。

下属子公司中国矿产具备郑州商品交易所锰硅合金期货交割库资质;下属无锡物流园、上海物流园、东莞物流园荣获中国仓储与配送协会评定的“仓储金牌服务企业”“五星级仓库”,其中无锡物流园拥有上海期货交易所铅、铝、不锈钢期货交割库资质,并拥有广州期货交易所碳酸锂期货交割库资质。公司受托管理的中国五矿曹妃甸国际矿石交易中心项目,集保税、混矿、融资监管、交割、堆存及矿石交易服务功能于一体,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大宗商品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其生产的混矿产品“五矿标准粉”成功纳入大连商品交易所铁矿石期货可交割品牌。

公司积极发挥行业示范与引领作用,担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报关协会副会长、中国金属流通协会副会长职务,并被中国金属流通协会评为钢铁流通企业经营管理 5A 级企业;获评由商务部等 8 单位联合评选的第二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五矿物流均拥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5A 物流企业资质

。下属子公司中国矿产被郑州商品交易所授予 2022 年度“服务实体经济产业基地”称号,荣获我的钢铁网评选的“2022 全球铁矿供应商二十强”“2022 年度铁矿石港口现货价格指数诚信采价单位”“2022 年度中国铬系优质供应商”“2022 年度中国锰矿优质采价企业”等称号,并被“中国铁合金在线”评选为“2022 年度铬矿领军企业”“2022 年度高碳铬铁十强供应企业”。下属子公司龙腾云创荣获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举办的“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决赛三等奖,入选中国交通运输协会“2022年全国货运供应链运网数实融合优秀案例”、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全国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优秀案例”以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3 年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其海铁公联运项目入选国家第四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名单。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拥有强大的产业链集成服务能力,为上下游客户提供综合化、多样化服务,在资源获取、营销网络、产业布局、风险把控、数字化运营、品牌及专业人才等方面具有综合性优势,是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全球资源获取及营销网络优势

公司目前受托管理多家海外企业及分支机构,遍布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重点资源生产地及流通地,在资源获取、市场开发、海外融资、市场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凸显产融结合、海内外协同优势。公司在国内拥有 6 家钢材加工中心、15 家钢材分销公司及 5 家金属物流园,遍布全国各主要城市,覆盖各大钢材终端客户及金属流通企业客户;拥有 13 家口岸公司,业务服务覆盖全国自辽宁至广西的主要沿海港口,成为连接海内外贸易的重要节点。

(二)产业链多商品多环节布局优势

公司业务范围覆盖钢铁流通领域全产业链。原材料端涵盖铁矿石、锰矿、铬矿、煤炭、焦炭、废钢等产品,铁矿石、锰矿、铬矿、煤炭等与矿山企业直接签订采购长协,长期稳定的货源和保供能力能充分满足钢铁和铁合金生产企业一站式采购需求。钢材端依靠分销网络、仓储管理、加工配送和套期保值等综合服务能力,构建了以建筑央企和大型国企为核心客户的全国性终端配送体系。商品流通及商务支持环节通过多式联运、仓储加工、口岸代理、招标代理、保险经纪等服务贯通产业链上下游,打造高质量运行的钢铁现代供应链。

(三)健全完善的风控体系优势

公司建有较为完善的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具有市场研究、风险控制、套期保值等多种能力,为应对市场行情波动提供支持与保障。在风险策略方面,公司执行风险总量管控策略,对主要业务风险实施总量限额管理;建有客户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从源头控制风险传导链条;建有多样式操作策略,常态化制定风险预案、复盘经营决策,灵活调整头寸,有效化解市场风险;熟练运营期货、期权、掉期等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对冲市场风险。在内部控制方面,公司深化监督机制,实现出资人监督、业务监督、专责监督有序衔接,形成事前防范、事中跟踪、事后问效的闭环。

(四)数字化供应链综合服务优势

公司立足自身战略定位及运营管理实际,以产业数字化带动数字产业化,结合供应链服务领域完备的要素资源,全面整合内部业务和管理系统,强化业务线上化和全流程数据贯通,形成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能力。通过数字化、一体化运营,推动全产业链协同能力、全要素运行效率和全场景决策质量提升。同时,探索数字化前沿科技,挖掘数据商业价值,推进构建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实现数据资产化,实现双向融合,相互赋能。

(五)行业品牌及人才队伍优势

公司作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具有 70 余年的钢铁及原材料贸易运作经验,具备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优势,拥有一批稳定的供应商与客户,与相关行业协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公司拥有长期从事钢铁流通业务、精通钢铁冶金专业知识、具有实际生产经验的各类专业人才。员工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员工总数 56.11%,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占员工总数 14.80%,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维护有力保证公司战略与经营举措的顺利推进。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 年上半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世界经济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行压力,金融风险事件严重冲击全球商品市场。国内经济逐步复苏企稳,GDP 增长 5.5%,但需求恢复动力仍显不足,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受基建增速下滑、房地产开发投资表现不佳等因素影响,钢铁行业整体需求承压,粗钢产量平控政策落实进度迟缓,供需矛盾更为突出。钢材价格持续低位震荡,而成本端保持相对高位,钢铁行业盈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流通领域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加大。

(一)、原材料业务不断强化资源获取,着力提升业务能力

原材料业务面对宽幅震荡的市场环境,持续加强资源获取、拓展销售渠道,围绕核心钢厂客户提供一体化炉料解决方案,业务能力稳步提升。

上游资源端,持续强化资源获取能力,通过与大型矿山签订长协,实现重点商品稳定资源供应。2023 年上半年,铁矿业务签订长协 554 万吨,煤炭业务签订长协 15 万吨,焦炭业务签订长协 36 万吨,铬矿业务签订长协 60 万吨,锰矿业务在手长协 72 万吨。

下游销售端,持续深耕销售渠道,围绕重点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集成供应服务。铁矿业务港口分销能力进一步提升,下游客户网络不断扩展,新开发云南多家钢厂客户;围绕安阳钢铁的煤钢联动业务持续优化服务,供销联动规模不断提升;煤炭业务注重货源与客户需求的精细化匹配,重点客户的销售量不断增加;锰系业务努力拓展市场,新开发鞍钢、宝钢等大型钢厂客户;铬系商品强化自主业务能力建设,铬铁自营业务量大幅提升。

面对市场波动,主动加强研判,有效应对市场风险,重点商品经营稳健。2023 年上半年,公司铁矿石销售量约 987 万吨,煤炭销售量约 193 万吨,焦炭销售量约 43 万吨,铬矿销售量约60 万吨,铬系合金销售量约 44 万吨,锰矿销售量约 49 万吨,锰系合金销售量约 14 万吨。

(二)、钢铁业务强服务提质量,规模效益稳步增长

钢铁业务面对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市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不利局面,积极优化业务结构,提升服务能力,经营质效显著提高。持续优化工程配供业务基本盘,巩固完善高效集约、流程规范的终端钢材配供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客户结构,深挖内部协同潜力,锚定“两新一重”项目,抢抓优质订单,成功开发光伏、风电等重大项目十余个。2023 年上半年,实现工程配供业务量 300 万吨,同比增长 17%。

加大制造业终端开拓力度,持续深化业务转型。围绕汽车、船舶、机械等行业,依托全要素服务功能和广泛的分销网络,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汽车板加工制造业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船板业务取得突破,制造业终端客户销售量同比增长 46%。

不断丰富期现结合业务模式,赋能传统业务转型升级。灵活运用期货保值工具管理自营业务风险,瞄准产业链上下游需求痛点,联合钢厂为制造业终端用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助力终端客户有效应对价格波动风险、管理用钢成本。2023 年上半年,钢铁业务实现钢材经营量约 591 万吨,同比增长 30%。

(三)、供应链综合业务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业务提质增效

供应链综合业务依托龙腾云创产业互联网平台,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推动仓储、加工、物流、招标、保险等业务不断优化升级。物流园业务利用先进的仓储管理系统、专业的仓储管理团队和标准化的仓储管理体系为传统业务赋能,仓库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无锡物流园获批广州期货交易所首批碳酸锂期货指定交割库,东莞物流园通过汽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上海物流园引进新客户近 30 家,西安物流园进入稳定运营期。2023 年上半年,物流园业务实现吞吐量 626 万吨,同比增长 57%;加工量 50 万,同比增长 5%。物流业务积极优化业务组合,创新服务模式,一体化协同能力不断增强。

口岸业务积极拓展服务区域,强化业务模式创新,通过综合物流、全程物流的产品组合增加市场竞争力。多式联运平台快速发展,实现平台服务总量 2516 万吨。航运业务有效应对市场低迷的不利局面,坚持稳健经营,内挖降本潜力,外拓特色航线,业务量与去年同期保持持平。工程物流业务聚焦海外工程项目,深挖内部协同空间。2023 年上半年,物流业务完成物流服务总量 7,609 万吨,同比增长23%。

招标业务积极捕捉商机,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提供增值服务为目标,“招标+”业务模式逐步推广;持续拓展造价业务,积极介入全过程工程咨询领域。保险经纪业务持续巩固内部协同业务,提升服务质量和响应效率;持续拓展业务边界,培育公估、再保险等新业态,推动直接保险经纪业务价值延伸。

数字化转型方面,公司加快龙腾云创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打造专业的仓储加工运营平台龙腾云仓、多式联运平台龙腾联运、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龙腾云商、特色增值服务平台龙腾商务以及产业互联网技术服务平台龙腾技术五大业务板块。

依托中国五矿全产业链综合优势和公司全要素服务能力,致力打造数字化供应链体系。以“云链通”工程建设为支撑,紧密结合业务场景,打造集采购、运输、仓储、销售、结算于一体的全链条供应链管理系统,推进业务运营体系数字化。以“数字化企业大脑”建设为牵引,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管控平台,推动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2023 年上半年,龙腾云创荣获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举办的“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决赛三等奖;入选中国交通运输协会“2022 年全国货运供应链运网数实融合优秀案例”、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全国数字化转型创新发展优秀案例”以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 “2023 年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2023 年下半年,随着国内宏观政策稳定发力、海外加息力度逐步减缓,在稳定预期、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背景下,汽车、家电等下游行业用钢需求有望好转,但房地产市场回暖仍需时日、制造业出口压力增大等因素仍可能对需求形成一定拖累,钢铁行业产量平控政策落地情况仍有待观察,钢铁流通企业经营依然不容乐观。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公司将继续聚焦主责主业,坚定练好内功,加快转型升级,以确定性的能力建设应对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以全产业链全要素综合服务优势为依托,积极拓展市场、有效防范风险,全力确保经营稳健,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可能面对的风险

1、汇率波动风险

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为大宗商品进出口业务,基于此背景,公司会产生一定金额的美元应付/应收账款和融资,如果美元汇率波动加剧,可能会产生汇率波动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采取谨慎策略,结合外汇保值,控制汇率敞口风险;对于融资币种结构,在考虑各币种综合融资成本后,科学选择,保持均衡,并在进口合同中通过业务设计尽量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2、信用交易违约风险

我国经济运行保持恢复态势,但上半年钢铁行业普遍承压,市场需求疲软,行业效益下滑,行业内信用风险积聚,信用风险释放仍存在较大压力。公司面临一定的客户、供应商信用交易违约风险。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继续落实信用风险总量管控策略,守住风险总量底线,促进业务结构优化;强化信用业务客户准入,从严选择客户,做好信用风险源头管理,优化客户结构;加强信用风险日常监控,密切监控授信企业的异常征兆,“抓早抓小”,防范重大信用风险;重视信用业务保障措施,积极寻求抵押担保等增信措施,或通过信用保险转移信用风险。

3、产品价格风险

公司主要从事资源贸易、金属贸易、供应链服务三大类业务,资源贸易涉及铁矿砂、煤炭、焦炭、铁合金等冶金工业原料,金属贸易包含各类钢材和制品,公司主要商品价格可能呈现较大的波动性。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全面监控主要经营商品市场风险状况,加强市场趋势研判,做好风险防

控预案;密切跟踪、分析公司市场风险规模和浮动盈亏变化情况,采取各种手段化解市场风险可能带来的业务隐患;建立健全重要经营决策有效性定期复盘机制,持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对期现结合的研究,稳妥开展套期保值业务作为风险对冲工具,提升价格风险主动管理能力;进一步推动市场风险信息化管理。

4、金融衍生业务风险

公司开展的金融衍生业务均为以对冲风险为目的的套期保值,但可能由于金融衍生品价格变化与现货价格变化不同步、交易对手或代理机构未履约、合约流动性缺乏等因素造成保值效果不能充分实现。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金融衍生业务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系;持续优化期货管理系统功能,加强金融衍生业务管控效率;严格执行现有的内外部管理制度,按照相关业务流程开展操作,按照前中后台分离的原则展开操作与监管;科学研判市场趋势变化,针对不同业务特点,制定合理的交易方案;加强预算管理和持仓风险监控的全面性与时效性;进一步加强金融衍生业务专业团队建设。

5、公共仓库仓储风险

公司业务大部分涉及公共仓库仓储环节,因此将持续面临公共仓库仓储的信用风险、作业环节风险、单据风险、法律风险等。

针对上述风险,公司将继续落实仓库库存金额预警线管理,进一步规范仓储供应商的评级、授信、动态管理、风险评估等工作;推动仓储风险管理制度流程严格落实,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仓库的巡查,重视基层单位仓储风险管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相关单位风险判断和应对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