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生态时代下的网络货运:从蓬勃发展到规范成熟的全景观察!

导 语

自2020年1月1日实施《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以来,网络货运经历了近4年的发展,依然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截至2023年上半年,网络货运平台数量再添281家,虽稍低于2022年同期的300家,但行业整体仍在不断扩张。同时,自2021年以来,网络货运平台企业纷纷登陆资本市场,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通过交通运输部历年发布的运营数据,我们能够明确判断目前网络货运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运行特点以及未来走向。

1整体还在扩张,增速已经放缓

“2022年,我国公路货运市场规模达到5万亿元,其中数字货运市场规模约为7000亿元,市场渗透率达到15%。”

作为物流新业态和数字经济在物流行业的典型代表,网络货运受益于公路货运市场和数字货运市场发展红利,三年多来整体规模持续扩张,资源整合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根据交通运输部网络货运信息交互系统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共有2818家网络货运企业(含分公司),整合社会零散运力685.7万辆,整合驾驶员577.3万人。上半年共上传运单5292.8万单,同比增长23.5%。

总体来看,尽管2023年网络货运整体保持增势,但增速明显下降。上传运单方面,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3.5%,低于去年同期的51.4%。整合运力方面,2022年底至2023上半年增加了90多万辆,较去年同期的150多万辆有所减少;与运力关联的驾驶员人数方面,2022年底至2023上半年增加了近55万,较去年同期的70万有所减缓。

这一趋势的背后,一方面是受到合规经营和监管加强的政策影响,推动平台企业更加注重质量增长;另一方面也受到整个货运市场环境的影响,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在连续5个月运行50%以下后,在9月份才重回扩张区间(50.2%)。这表明网络货运行业正在适应政策导向和市场波动,迎接更质量化的增长。

2从规模到规范,从成长到成熟

尽管《暂行办法》自2020年1月1日实施,但网络货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14年“互联网+”概念的盛行以及物流业涌现出数以百计的车货匹配平台。更进一步,若从2016年10月启动的“无车承运人”试点算起,网络货运也已历经七年的发展历程。

经过多年的发展,网络货运正从“成长期”迈入“成熟期”,行业标准化与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一方面,随着网络货运相关制度的不断出台,主管部门对网络货运的基本概念更加明确,监管趋势日益严格,利用政策红利进行不规范经营,甚至通过信息化手段包装的“伪平台”将逐渐失去生存空间。另一方面,由于真正的网络货运平台需要连续性的研发费用投入,如果平台依靠技术外包,则成本高、反应速度慢,核心价值得不到市场认可,这部分企业也会逐渐淘汰出局。

正如“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所言,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网络货运平台企业的单项指数,排名靠前与排名靠后的差距依然较大。平台与平台之间的经营状况大相径庭的背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入局之时不同动机——投资与投机。值得关注的是,多家企业中的一些数据指标与去年相比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缩水。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强监管的影响,促使平台企业强化合规经营意识,剥离了不符合《暂行办法》要求的数据。

透过数据我们还能发现,一些平台企业未按要求上传运单数据和车辆轨迹数据,甚至有的直接放弃了网络货运业务。

这类平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冲着各种“福利”进入网络货运赛道。然而在实际运营中,受限于资金、技术等因素,这些平台不仅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也不符合政策合规性,并最终在行业从野蛮扩张的成长期进入规范发展的成熟期的过程中掉队了。

3新规呼之欲出,打法需要改变

据知情人士透露,经历了一次延期的《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经营管理暂行办法》,正在紧锣密鼓修订中。网络货运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合规化发展已成为共识,而这也意味着仅依赖政策漏洞的模式将难以为继。

对于想要进入网络货运领域的企业而言,关键在于积极顺应数字化潮流,立足合规前提,通过优化信息化水平、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和提供个性化服务,构建全流程可控的高效简单物流生态系统。以此为基础,网络货运平台将不仅满足合规要求,更能够为整个行业带来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上海达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Niuinfo Technology)是供应链数字化服务商,总部注册于上海,于苏州及大连两地设置研发分支机构。作为中国运输及供应链行业的数字化服务高端市场领导者,达牛拥有全线的物流供应链管理信息化产品、丰富的系统实施经验和管理咨询能力。我们致力于以信息技术和服务促进流通体系的革新,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数字化进程赋能——践行”链接企业数字化,架构产业新经济”的使命。